
《南平红荔》剧照
电影《南平红荔》上映了。以救赎为题材的电影有不少了,但这部电影独树一帜,讲述的是一位中国法官救赎的故事,她帮助少年从罪的束缚中解脱,走向新生。我们常常说,一个社会对待失足的青少年如果不能拥有成熟的文化心理,也就不可能形成理性的制度保护。所以,只有把人性、文化、制度真正形成有机统一体的时候,我们的问题才能得到系统性的解决。电影《南平红荔》的价值所在,就在于用电影艺术的手法,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比较圆满的答案。
当然,这也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影片,根据全国重大典型、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詹红荔的先进事迹创作而成,是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向党的十八大献礼重点影片之一。影片以推动建立未成年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为主线,深刻反映了法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詹红荔的事迹在普通与平凡中展现出了巨大的社会价值,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电影。非常好看,耐人寻味,绝不逊色于一些经典的电影大片。
这部电影好就好在不是詹红荔先进事迹的罗列,而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主线和核心的叙述故事,找到了推动法官深刻思考社会和法律问题的生活背景和前进方向。影片以三个失足少年为线索,以他们的不同命运来构筑影片的核心故事:一个懵懂无知,但在多方爱心浇灌下积极接受改造;一个忧郁内向,出狱之后不被社会接纳,再次锒铛入狱;一个一心向上,却无法忍受别人的歧视,最终走上一条不归之路。三个孩子的不同命运,三位母亲的痛心、苦思、无奈,让人唏嘘不已,或喜、或悲、或叹。
影片常常给我们展现出这样的一幅景象:贯穿南平的闽江滔滔流淌,温和的阳光下,四面环山的小小城市中,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偶尔也会传来艄公拉响的号子,平静的河流一艘小船缓缓滑过。詹红荔安静地站在窗前,望着眼前这幅安宁的景象,心里装着那些青春年少、朝气蓬勃,却曾犯过错误的孩子,思考着这些孩子应该有着怎样的生活和怎样的未来。
现实生活中,詹红荔以超凡的宽容与博爱,引导着一个个失足少年回归社会,走向新生,赢得了群众的高度信赖,被誉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党员、好法官。但影片如果就这么表现詹红荔,仅仅表现她是一个善良的人,表现她始终以悲悯的眼光对待失足少年及其家人,力所能及地给他们以安慰和帮助,显然是不足以引起观众共鸣的。在艰苦的创作过程中,电影主创们用独特的眼光捕捉到了那关键的一点,就是詹红荔还是一个充满理性的少年审判庭法官,她对失足孩子除了一般人会有的怜悯与疼爱,还运用法律的手段去关照他们的未来。这正是电影要表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典型人物,也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看点和动人之处。
电影表现了感性与理性的交融,致力于表现詹红荔的情感与责任: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除了法庭内外的帮教和预防工作,有没有更直接更有效,能够切实地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正面作用的办法?少年法庭多数未成年罪犯都是初犯,许多都是一念之差犯下的错,可就是这样一个污点,要跟他们一辈子,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就业都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他们的人生就此改变了。特别是当一个曾经的少年犯,因为背负着一个小小的污点而不被社会所接纳,最终选择了放弃,是彻底的放弃,从那高高的楼顶纵身一跃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帮教与挽救,全部归零。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一切期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分外苍白。如果这些孩子,这些因为一念之差而犯错的孩子,他们认错了改错了,我们是不是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还是一张白纸,让他们能一身轻松地去开始新的生活,而不是背着这个污点不能再抬头做人?要让他们从罪过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渡过人生路上的这道难关。于是,轻罪记录封存的实践与探索终于有了开端,并最终成为今年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一个新条款。
从人性角度来看,电影同样表现了失足少年母亲的自我救赎。她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多给别人一点爱,多给别人一点理解,来获得心灵的永远安宁。电影中所表现的几位母亲的情感力量,相信可以真正传感到观众的心灵深处,引人感动与深思。
电影的另一个看点是画面很美,影片比较充分地展示了闽北特色的景象,廊桥、山门、盘踞于山间的村庄,都有诗情画意般的展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座叫做“糖桥”的廊桥了,不仅仅是美,而且赋予更特殊的意义。詹红荔说:“少年审判法官就像一座桥,得让失足少年从这座桥上过去。”或许,我们还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这“桥”,希望这一点也能给法官带来更多的思考。
电影在当代艺术文化发展中,无论其表现形式、艺术语言还是其文化意蕴,都应该对观众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产生影响。这是我们组织创作这部电影的一个大目标。希望通过这种特殊形式,让更多的人来思考少年成长与国家未来,关注社会现实与司法理性,进一步提升法治国家建设的自觉性。也希望这部电影成为一个生动的特殊教材,激励广大法官开拓进取,努力拼搏,扎实工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并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
利川法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利川法院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利川法院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利川法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利川法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利川法院网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