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利川市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

来源: 院办公室 时间: 2012-09-26 11:10 点击量: 515

当前,人民法院如何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我们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课题。人民法院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给民众提供了合法性抗争表达诉求的渠道。只有注重加强自身功能和运行体制、机制的自我创新完善,才能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对此,利川法院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加强审判管理,明确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重点

法院受理案件的多少,反映着一个时期当地社会的和谐程度,可以说是社会矛盾的晴雨表。因此,利川法院把提高案件的质效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

(一)不断完善审判管理机制

成立了专门的审判管理办公室,并于今年6月正式列编。修订了《审判绩效综合考评办法》、《案件质量量化考核及奖惩规定》、《案件流程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统筹公正、效率、效果三大类评估指标,确立量化节点,将发改率、陪审率作为公正指标重点,将结案均衡度作为效率指标重点,将服判息诉率、调解率、撤诉率、实际执行率作为效果指标重点。做到有节点、有量化、有重心、有兼顾,给检测指标赋予了更多的实际意义,实现案件质量评估与审判管理的动态循环。每月通报一次案件质量评查情况,半年进行一次案件质量讲评,反馈部门和个人的办案绩效。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将绩效与奖惩挂钩,凡是考核指标超过不允许值3项以上的单位和个人,季度、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充分发挥三级专网的科技管理效能,对案件从立案到归档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管理,随时关注数据平台反馈的信息,适时预警办案单位重视指标考核值,确保公正高效结案。

(二)全面提升办案质量效率

一是坚持宽严相济,全力维护社会稳定。2011年,受理刑事案件215件300人,审结212件283人,其中,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16人,判处拘役、管制30人,依法宣告缓刑43人;受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39件,调解25件,调解率64%,赔偿到位标的额186万余元。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刑事案件143件188人,审结127件,判处人犯154人,其中,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5人、缓刑60人、拘役6人、管制35人;同比,收案增加45件,结案增加37件。

二是坚持调解优先,努力化解矛盾纠纷。2011年,受理民商事案件3356件,审结3282件,法定正常审限结案率99.73%,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2828件,调撤率86.17%。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874件,审结1460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1281件,调撤率87.74%;同比,收案增加536件,结案增加336件,调撤率上升2.59个百分点。

三是坚持双向保护,力促地方政通人和。2011年,受理行政诉讼案件59件,审结56件,法定正常审限结案率100%,以协调撤诉方式结案17件,协调率30.36%;审查非诉行政案件35件,依法裁定准予执行35件;立案执行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1件,自动履行1件,执行和解10件,执行和解率100%。今年上半年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31件,审结21件,其中,判决维持2件、撤销6件,原告撤诉6件、驳回诉讼请求7件;受理非诉行政案件37件,依法审查37件,并准予相关执法主体强制执行;同比,诉讼案件收案减少9件,结案增加1件。

四是坚持执行和解,维护生效裁判权威。2011年,受理执行案件1657件,执结1653件,执结率99.76%;其中,自动履行499件,和解执结997件,执行和解率91%;已执行标的额2208.14万元,执行到位率55.27%。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执行案件520件,执结427件,执结率82.12%,执行到位标的额758.10万元;其中,以自动履行和和解方式结案376件;同比,收案减少193件,结案减少198件,执行标的到位率上升23.2个百分点。

五是坚持合理引导,竭力化解信访难题。不断提高案件质效,从根本上控制信访增量;妥善处理初信初访,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总量;积极化解信访积案,从动态上减少信访存量。2011年,受理初信初访案件23件,办结23件,所结案件中有15件已息访。今年上半年受理初次申诉案件17件,办结17件,其中提起再审7件,息诉10件;进京访案件旧存10件,现已全部办结并核销,办结总数及结案率均居全州法院前列。

二、注重能动司法,拓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渠道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努力践行司法为民主题,力争在职能上求延伸、作用上求发挥、管理上求创新。

一是主动服务大局有新作为。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三万”活动。成立驻村工作组,与凉雾乡板料溪、关东、陶家沟、庄屋村支两委商讨维修塘堰沟渠的方案,挤出资金5万余元为驻点村修缮水渠7300米、堰塘5500立方米,切实解决村民灌溉难题。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双联双促”活动,与元堡乡小塘村建立了常态联系和帮扶机制。在“三违”整治工作中,始终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依法强拆了1处“三违”建筑,并要求本院干警不参与“三违”行为;按照市“三违”整治领导小组的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全天候巡查包片整治“三违”责任区域,确保情况清楚、信息准确、上报及时。

二是自觉接受监督有新举措。认真贯彻人大的各项决议、决定,落实上不打折扣,执行中不走过场。院主要领导定期参加人大常委会工作例会,认真做好年度报告、专项报告工作,积极争取工作支持。健全人大代表联络、代表建议办理等制度,加强与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沟通,主动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法院工作。关注网络舆情,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回复网民意见,今年上半年,在利川新闻网回复市民意见25条,回复率100%,满意率66.66%。

三是司法便民利民有新成效。坚持院领导接访制度,耐心听取当事人的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上半年共接待人民来信来访398人次,向本院相关单位交办案件23件,确保交、督办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深入开展“四联四助”活动,到5个联系村、20户企业、3所学校、9户困难户走访座谈,实现了调解一批矛盾纠纷、纠正一批执法过错、整改一批意见建议、发现一批先进典型的目标。认真落实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六条措施”,严格兑现本院优化发展环境“九项公开承诺”,尽力营造重商、亲商、悦商的司法环境。审慎审理银企纠纷、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共受理该类案件82件,审结60件。

四是司法救助工作有新突破。逐步建立完善司法救助体系,让人民群众感受司法的温暖。2011年以来,共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减免诉讼费7万余元;报请市政府批准,落实司法救助金制度,为家庭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共计发放救助金近30万元;依法为25名刑事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保障其诉讼权利。

三、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基础

好的服务源于好的理念,好的理念变为现实,需要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班子、一支过硬的干警队伍。我们从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入手,努力在审判实践中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风硬、能力强的法官队伍。

一是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培育法院精神。扎实开展“两项”活动,积极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干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培育和谐友善、理解包容、勤勉敬业、克己奉公、敢于争先的人文精神。

二是以轮岗交流常态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坚持轮岗交流制度,充实人民法庭力量,加强办案单位人员配备,为进一步提升案件质效提供了人才保障。今年上半年共轮岗交流干警39人,将2名优秀法官提拔到人民法庭担任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对7名中层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

三是以青年干警成长工程培养新生力量。通过成立团支部、开展各项健康向上的活动,为青年干警搭建成长平台,开辟成才绿色通道。通过座谈会、交心谈心等方式激励青年干警追求上进,迅速堪当重任。通过专题讲座、青年法官论坛、邀请资深法官讲课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学习培训载体,增强青年干警的学习意识、专业素养、综合能力。

四是以审务督察监督机制约束干警言行。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制度落实的检查督办力度,每周通报一次情况,逐步完善了督察机制。院办公室严格按照交督办制度,强化交办、督办工作措施,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认真开展“狠刹整酒风”、“践行核心价值观,规范文明执法”专项教育整训活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四、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彰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特色

去年10月,全省法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工作推进会在孝感召开后,州中院提出“打造有恩施特色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新亮点”的目标,要求全州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及州中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并将利川法院明确为全州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工作两个试点法院之一。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利川法院未成年审判工作已初显成效,并开始探索符合未成年人特点和有利川特色的审判模式和工作方式。

一是强化人员配备,狠抓机构建设。院党组结合未成年人审判的特点,安排三名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法官及工作人员筹建少年审判庭,配齐配强了审判力量。少年庭人员到位后,在庭长的带领下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同时,院党组多方做工作,积极争取将少年审判庭机构正式列编,实现“名正言顺”。在市党政主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6月初,利川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同意市人民法院增设内设机构的批复》,同意利川法院增设内部机构“少年审判庭”,这一批复标志着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完全步入了正轨。

二是探索工作方式,转变审判模式。少年审判庭组建后,结合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和温和化的特点,着重从社会调查、圆桌审判、庭审维权、判后辅导、跟踪帮教等方面下功夫。在审理涉及未成年被告人的刑事案件中,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改变过去法官“高堂审案”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案件实行“圆桌审判”,法官与当事人面对面交谈,为未成年当事人打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审判环境。在审理涉及未成年人为原告的民事、行政案件中,积极开通绿色通道,注重未成年人利益最大优先的原则,开展巡回审判,做到快审快结。重视审判延伸工作,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庭审和宣判时邀请妇联、关工委、未成年人所在学校或社区人员等合适成年人到庭旁听,共同帮助未成年犯认识其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引导其正确对待刑事处罚,自觉接受改造,重拾生活信心。积极实施回访帮教。对本院判决的3名未成年缓刑犯、1名实刑犯和外地法院委托的5名假释犯认真进行考察回访,建立了细致的考察回访档案及未成年犯跟踪帮教档案。

三是开展特色宣传,推进司法公开。对重点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今年以来,少年审判庭先后到本市民族中学、毛坝中学开展“送法进校园”法制教育活动,以法制图片展、法制讲座、征文、集体签名等形式对两校3000余名师生进行普法宣传,并对59篇中学生优秀征文进行评奖,装订成册后广泛发放扩大宣传面。注意结合典型案件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少年审判庭初建,案件数量不算多,上半年收案13件,其中刑事4件,民事9件,但法官们注重对每一起案件从受案之初就开始深耕细作,尽力体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与市电视台《法苑》栏目组跟踪拍摄的王某等4人抢劫一案,制作成电视节目《500元“抢”走了自由》,先后在利川电视台和恩施电视台播出,社会反响良好。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少年审判庭在新浪网开通了实名认证的“利川少年审判”官方微博,坚持不间断更新维护,经常性通报工作动态,上传法制宣传视频、图片、文章、课件和考题,发布相关法治新闻、观点、救助帖、公益帖、防骗教育帖,加大社会参与度,增强司法透明度,同时强化与各地法院少年审判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积极求取真经提升自我,社会影响日益增大。

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利川法院努力抓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共性工作。一是认真履行综治成员单位职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加强平安建设,高度重视治安防控,以法院自身和谐促进社会大局稳定。二是切实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做到机构健全、目标明确、职责具体、措施可行,确定专人负责综治工作,并按相关政策规定落实了经费保障。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干警职工做群众工作的司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舆情应对的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下步工作中,利川法院将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参与形式,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下功夫:

一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始终保持对严重暴力犯罪、涉毒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高压态势,认真开展“打黑恶,治三堵”专项斗争,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依法严惩工程建设、土地转让、矿产资源开发、城市“三违”等重点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加大对渎职侵权犯罪的惩治力度,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二是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切实规范调解工作,不断提高调解质量。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积极引导当事人就近、就地选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方式化解纠纷。推动“大调解”工作格局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采取重点约访、带案下访、领导包案等方式,认真做好明理释法和息诉息访工作。加大化解进京访、重复访工作力度,主攻涉诉信访积案难题。继续落实“四个必须”、“五项制度”要求,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发生。

三是不断创新参与机制。完善涉诉矛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和舆论炒作的重大案件,事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工作预案,做到准备在前,应对有方。积极参与对特殊人群的帮扶工作,完善社区矫正、回访帮教等工作机制,促进罪犯改过自新。积极参与预防和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工作,不断探索有利川特色的未成年人审判方式,积极总结、推介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经验和做法。

四是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切实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全力推进扩大司法公开范围,拓宽司法公开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着重加大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六方面公开的落实力度,实现依法应该公开和能够公开的全部公开;强力推进法院网站建设,确保各类信息及时准确更新,全面实现裁判文书上网公示;大力推进法院微博建设,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切实增强法院公共关系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