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市人民法院院长廖学贵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报告法院工作。
链接:利川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利川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在利川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法院院长 廖学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3年,市人民法院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继续坚持“公信立院、科学治院、科技强院、文化活院、和谐兴院”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司法职能,扎实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受理各类案件4454件,结案4072件,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99.56%。
一、坚持依法裁判,稳步推进审判执行工作,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注重惩防并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格执行新刑诉法,充分发挥庭审功能,强化证据裁判意识,有效防止冤错案件。推动建立刑事审判联席会议制度,刑事审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受理刑事案件449件,审结426件,判处罪犯563人。依法严惩严重暴力犯罪、涉赌涉毒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依法严惩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有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共审结上述案件154件,判处罪犯245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36人。有序推进未成年人综合审判试点工作,加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特殊保护,注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审判延伸工作进一步强化。共开展回访帮教21人次,到全市6所中小学为7000余名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强化跟踪督办,切实提高案件质效。积极推行案件繁简分流,难案精审,易案快审。全年受理民商事案件2954件,审结2662件,其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2342件,简易程序适用率87.98%。充分运用调解方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共调解民商事案件1112件,调撤率①74.91%。依法办理小额诉讼和担保物权实现案件45件,办案效率和司法成本呈现一升一降的良好态势。不断加大长期未结案件②清理、督办力度,按月听取办理情况汇报,限时办结,共清理办结该类案件17件。有效加强案件指导工作,适度前移管理关口,瑕疵案件逐年减少,案件质效不断提升。
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化解执行难题。认真落实最高法院《若干规定》③,在全省法院率先利用全媒体公布36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积极主办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暨全市金融机构涉法工作座谈会,开展涉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合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创建全省最佳金融县市提供司法保障。扎实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对“老赖”保持高压态势,共司法拘留29人,有力维护了司法权威。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全年执结案件898件,结案率94.33%,到位标的额1362.12万元,执行到位率同比提高3.72个百分点,让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
二、坚持能动司法,自觉融入全市工作大局,不断提高法院保障力
依法履职,全力支持中心工作。正确处理能动司法、服务大局和依法履行审判职能的关系,通过个案裁判,审慎、妥善处理因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引发的各种纠纷,全面考量案件涉及的各种因素,注重裁判对各方面的影响,防止因个案处理失当激化社会矛盾。精心制定工作预案,耐心疏导当事人情绪,及时稳妥执结时代公司排除妨碍案、“利万高速”17户农民拆迁案等重大案件。积极支持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抽调审判经验丰富,擅长群众工作的法官支持南环大道西段拆迁工作,圆满完成“拆迁包户”任务。努力克服案多人少的困难,抽调7名法官为“供销联社片区”旧城改造、南环大道东段拆迁和谋道民族风情街建设提供法律支持。
主动服务,努力促进依法行政。积极参与“法治利川”系列业务培训活动,剖析行政诉讼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依法行政的建议。及时为“锦绣新村”300余户业主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三违”整治案件和龙船调主题公园建设提供法律服务,使矛盾纠纷在诉前依法化解。抽调法官指导全市计生行政执法工作,通过开展实务培训,进一步规范具体行政行为。加强行政审判工作,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全年受理行政案件99件,审结86件。其中,以协调方式结案28件,与上年同比上升4.24个百分点。
积极作为,尽力化解信访案件。正确处理案件质量与司法效率的关系,强化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理念,不断提高服判息诉率。切实加强工作配合,注重审判、执行与信访工作的无缝衔接,形成全院一盘棋,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认真落实风险评估、预案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严格实行案件质量终身负责、信访案件原审负责和信访工作考核制,强化案件承办人的质量和信访防控意识,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发生。积极依靠党委、政府,引入第三方介入机制,采纳律师顾问团合理建议,有针对性地研究化解措施,稳步推动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全年12件初信初访案件依法办结,新增的1件涉诉上访案件息诉息访,8件涉诉信访积案得到化解。
三、坚持标本兼治,全面锤炼干警司法能力,不断提高队伍战斗力
切实转变作风,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严格执行各级党委和上级法院转变作风的相关规定,“三短一简一俭”④工作模式成为常态。深入开展“正装洁容、正风肃纪”专项教育整训活动,队伍形象、司法作风不断改进。扎实推进“转作风、提能力、树公信、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干警换位思考,理性司法,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理解和认同。严厉整治“走读”现象,人民法庭干警工作纪律、岗位职责意识进一步强化。坚决执行警车管理“七不准”⑤,全年未发现违规使用公车的情况。努力压缩“三公”经费,全面建设节约型机关。
加大培养力度,激发内部工作活力。按照以人为本、充实一线、注重实践锻炼的原则,坚持轮岗交流制度,全年轮岗交流干警53人。强化能力本位理念,加强干部梯队建设,注重年轻干警培养,逐步破解断层问题,共调整中层干部28名。多措并举提升干警司法能力,采用“一对一”单兵教练、开设法苑讲坛、庭审评查和岗位练兵等方式,增强干警的学习意识、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共组织集中业务学习15次,选派干警参加各级各类培训66人次。
加强教育管理,确保司法清明廉洁。开展经常性廉政教育,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情趣。针对审判执行工作特点,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查究机制逐步完善。重点整治审判纪律、司法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审务督察和政务督察工作,周通报、季考核、年总评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处。对在审务督察中发现的2名违纪干警,通报批评1人,给予纪律处分1人。
自觉接受监督,促进权力正确行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见面率、回复率和办结率均达到100%。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成立人民陪审员办公室,制定工作管理办法,推进“倍增计划”⑥,实行人民陪审员参审随机抽取,逐步实现参审全覆盖。全年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803件,占适用普通程序审结案件的98.05%。认真对待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和检察建议,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及时纠错,全年决定再审并审结再审案件3件。积极回应公众关切,确保不发生重大涉诉舆情和群体性事件,共在利川新闻网《市民直通车》回帖38条,回复率100%。
四、坚持重点突破,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司法影响力
加强平台建设,注重基础保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坚持召开季度推进会,扎实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带宽,完善监控系统,升级门户网站,在全州基层法院建成首个内网和五级视频会议系统。有效拓宽司法公开渠道,创新司法公开形式,建立完善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外网、内网、专网和微博、微信“三网两微”司法公开载体日臻完善。
加强机制建设,强化管理运用。先后制定《网络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的意见》,狠抓日常维护工作,全年更新信息3611条,努力建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法院网站。严格落实《裁判文书上网实施办法》,坚持依法公开原则,共在网上公开裁判文书1518份。坚持节约政务运行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并重,有效利用内网、短信平台和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
加强交流沟通,发扬司法民主。制定司法公开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实现由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内部公开向外部公开、局部公开向全面公开、形式公开向实质公开的转变。建立人民群众司法公开请求的受理、审查和回复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期盼,助推审判和执行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坚持从受众的角度思考公开的内容、流程,司法公开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首次运用微博图文直播庭审,5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邀全程旁听。
2013年,市人民法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司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学习氛围不浓,部分干警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二是司法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少数干警宗旨意识淡薄,自我要求不严,冷硬横推的现象仍然存在,庸懒散奢的陋习尚未根除。三是司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司法终局性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少数案件的处理与当事人、社会公众的期待存在差距,信访、安保压力持续增大。此外,法官队伍断层、建设任务重、保障压力大等困难也未得到根本缓解。
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市人民法院将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继续坚持五年一贯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努力实现司法公正、高效、权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守公平正义,司法公信有新提高
坚持底线思维,准确认定事实,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办理每一起案件,确保裁判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坚持正确实施法律,切实规范裁判行为,有效统一司法尺度,严格依照裁判标准,依法纠正差错案件,不断提高案件质量、效率和效果。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司法裁判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涉诉信访纳入法治化解决轨道,坚决维护司法裁判的既判力和权威性。坚持司法公开,深入推进审判公开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司法与社会沟通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先行公布部分案件庭审视频,逐步实现法庭常态化开放和司法全程化公开。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审判权力运行新机制,加大合议庭成员内部监督制约力度,压缩审委会讨论案件范围,提高审委会委员审理重大案件的比例,严格落实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二、创新便民举措,司法为民有新成效
坚持完善诉讼服务窗口功能,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大厅和信访接待大厅,统一工作流程、司法礼仪和服务规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热情合法、便捷高效的服务。坚持指导和帮助当事人有序参与诉讼,强化诉讼权利义务、举证责任、诉讼风险告知工作,确保不断提升诉讼程序专业化、规范化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诉讼能力相适应。坚持程序经济原则,继续加大小额诉讼、担保物权实现等特别程序的适用力度,引导当事人降低诉讼成本,尽可能避免诉讼过程对当事人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应有的消极影响。坚持巡回审判,逐步推行网上立案、办案,建好案件流程公开平台,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不断扩大司法救助受惠范围,切实增强便民、利民、为民实效。
三、坚持内涵发展,司法能力有新提升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念,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三化”⑦建设方向,顺应司法改革要求,努力提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继续实行“一对一”传帮带,加大对青年法官的培养力度,切实加强公正司法能力建设。坚持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查究机制,建立错案责任终身制,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切实加强司法作风和廉政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党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班子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能力。
四、推进文化活院,司法形象有新变化
坚持“每年突出一个重点,集中精力,争取有所突破”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坚持规划引领,完善文化建设方案,打造法院文化特色项目。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扎实开展“三纪四德”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科学严谨、理性平和、务实高效、忠正博雅、清廉致公的利川法院精神。坚持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干警文化生活,进一步办好门户网站、法院内网、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切实提高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坚持制度文化建设,加大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力度,努力创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各位代表,2014年市人民法院决心在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努力为促进利川科学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做出新的贡献!
主办:利川市人民法院
版权所有: © 2023 利川市人民法院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邮政地址:利川市胜利大道2号 邮编:445400 备案:鄂ICP备12010191号-1
联系我们:办 公 室: 0718-7281169 立案咨询:0718-7291169 0718-7290064 督察室:0718-7265770 传 真:0718-728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