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6日电(杨迪)针对近期出现的一些菜籽临储委托收购企业进口油菜籽转为国家临储库存的报道,人民网从中储粮了解到,中储粮决定在前期责成有关分公司进行自查的基础上,抽调得力人员,组建3个专项检查组,分赴四川、湖南、湖北等油菜籽产区进行严查。
据悉,此次中储粮将重点就临储菜籽(油)的收购、加工和入库环节的程序、收购资金使用,以及库存品质等情况开展全面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违纪问题将严肃处理,并将检查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
8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文称,在湖南、湖北、四川等油菜籽主产区,一些承担国家油菜籽托市收购任务的企业,大量采购进口转基因油菜籽和转基因菜油冒充国产菜籽油,流入国储库。在骗取国家补贴的同时,也在赚取巨额的差价。这些企业不少都是中储粮委托的托市收购企业,而另外一个央企中粮集团也被曝与此事有关。
消息曝光后,业界哗然。一段时间以来,中储粮频频爆出一系列贪腐案件。例如本月中旬,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被检察机关查出窝案,挖出110名“硕鼠”。这些“硕鼠”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与粮商勾结,空买空卖“转圈粮”达28亿斤,总价值28亿多元,骗取国家粮食资金超过7亿元,引起了社会舆论对其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的普遍质疑。而仅仅事隔几日,中储粮被曝“菜籽油收购作假”事件。
8月23日,中储粮在其官网对“菜籽油收购作假”事件进行了回应,称总公司有关部门已经对今年国家政策性粮油入库质量验收、抽查工作进行了布置。责成有关分公司立即组织排查、自查,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不论涉及什么企业、任何人,将按照临储收购政策的规定严肃处理。而中粮集团则予以否认,表示旗下相关公司在国产油菜籽托市收购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国家政策和规定,不存在用进口菜籽或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或国产菜籽油转交国储库的行为。
托市收购本是国家为稳定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民”而采取的调控手段。然而,近年来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监管漏洞和弊端,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重点的粮价支持政策已经到了亟待调整的重要关口。
中储粮“菜籽油收购作假”事件回顾:
8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油菜籽托市收购作假:进口转基因油‘顶包’流入国储库》一文,曝出中储粮、中粮等一些承担国家油菜籽托市收购任务的企业,大量采购进口转基因油菜籽和转基因菜油冒充国产菜籽油,流入国储库。在骗取国家补贴的同时,赚取巨额的差价。消息一经刊出,引起业界哗然。
8月22日,中粮集团当日发布公开声明,表示下属相关公司在国产油菜籽托市收购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国家政策和规定,不存在用进口菜籽或进口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或国产菜籽油转交国储库的行为。
8月23日,中储粮在其官网发表《关于媒体“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库” 报道的表态》一文,称已责成有关分公司立即组织排查、自查,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不论涉及什么企业、任何人,将按照临储收购政策的规定严肃处理。
8月25日,中储粮表示在前期责成有关分公司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决定抽调得力人员,组建3个专项检查组,分赴四川、湖南、湖北等油菜籽产区进行严查,检查重点包括临储菜籽(油)的收购、加工和入库环节的程序、收购资金使用,以及库存品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