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利川法院三个“优化”深化人民法庭建设

来源: 利川法院网 时间: 2013-12-12 08:55 点击量: 314

       利川法院网讯(通讯员  刘卫华)人民法庭是服务群众的窗口、化解矛盾的阵地、维护稳定的防线,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作用,近年来,利川法院不断优化法庭布局,优化人员配备,优化资源配置,法庭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法庭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优化法庭布局,切实体现司法为民

        2001年机构改革时,利川法院共设14个人民法庭(单独办公8个、合署办公6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设立中心法庭的相关要求,经过一次次适当调整,形成了现今全部实现单独办公的8个法庭的格局。为顺应民众呼声,结合辖区实际,该院又将沙溪、南坪法庭建设纳入申报十二五建设项目规划,积极争取资金逐步恢复重建。
       为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化解忙闲不均的现实困境,今年,市法院调整了人民法庭受案范围,取消了法庭受理案件标的额上限,助推了人民法庭业务能力提升;同时,加大巡回审判工作力度,减轻当事人尤其是老弱病残等特殊当事人的诉累,巡回审判率17.68%,高于全院5个百分点。
       1-11月,各人民法庭共办结案件1912件,占全院的54.34%。所结案件呈现出“调解多、判决少,和解执行多、强制执行少”的良好态势,1345件诉讼案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调撤率79.12%,高于全院平均数2.37个百分点;执结的212案中,强制执行仅2件。
      优化人员配备,确保一线兵强力壮
       8个人民法庭肩负着13个乡镇、办事处近70万人口的民商事审判及执行工作任务。市法院党组按照保证1个完整合议庭、兼顾辖区实际、年轻干警和拟提拔重用干警先到法庭锻炼的基本原则,不断充实法庭办案力量。
       通过多次调整,法庭现有在编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29人,聘用制书记员4人。正式干警中,本科以上26人(研究生3人),40周岁以下22人,8名庭长中,40周岁以下的3人,41-50周岁的4人,51周岁以上的仅1人。通过优化法庭人员年龄和文化结构,法庭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旧貌得到了改善。
       为确保法庭干警留得住,干得好,该院还坚持轮岗交流,促进法庭人员有序流动。对在同一个岗位工作2年以上的,实行院机关和法庭之间、边远法庭和区位条件较好法庭交流,凡在一个岗位工作满4年的必须轮岗,较好实现了人员有序进退流转。同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工作正常运转。坚持工作经费向法庭倾斜的原则,除足额预算办公办案经费外,对辖区政府支持的资金,全额拨付给法庭使用,机关不再统筹。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法庭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市法院投入23万余元用于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提前3个月完成了8个人民法庭标识统一的工作;投入52万元建成法庭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五级网络直通。截至目前,8个法庭占地面积达1.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84万平方米,办公办案设施基本能满足需要,科技法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该院还落实配套奖励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只要人民法庭争取到辖区党委政府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均按照1:1的比例给予奖励,同时按照年终分类考评情况,优先安排排名靠前的法庭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创先争优工作上,市法院也加大力度鼓励各法庭在地方上有为有位。近年来,2个法庭被当地党委表彰为先进单位,2个法庭连续四年被授予州级文明单位称号,5个法庭持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团堡法庭成功创建“州级百佳基层站所”,并被表彰为“全州十佳政法单位”,汪营法庭继2011年被表彰为“全省先进法庭”后,今年2月再次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