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人民法院将柔性司法理念与“以和为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专业化审判、社会化协同、多样化服务”的家事审判机制,63%以上的家事纠纷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
“今天,我们不评判婚姻中的对错,先来聊聊你们各自在家庭生活中的‘委屈’”。一起离婚纠纷中,团堡法庭法官通过这样的“开场白”,循循引导当事人卸下心防。走进团堡法庭,西边角落一个小小的调解室绘就出别样“枫”景。2024年6月,根据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要求,团堡法庭进行改造,窗外是法庭蔬果园,室内呈“客厅家居”式布置,改造后的调解室将传统的“坐堂问案”改为“坐客谈心”,散发着满满温情和浓浓暖意,在这样的环境下调解,有助于当事人舒缓压力、敞开心扉,降低诉讼的紧张对抗情绪,引导当事人“围坐说事、和气话事”。今年以来,团堡法庭结案228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173件。
除了因地制宜打造家事审判“精工坊”,利川法院还充分发挥法院法治优势和基层村社“熟人”优势聚合效应,将社区干部、村委成员发展为辅助调查员,今年来开展家事调查10余起,涉案未成年人背景调查深度和精度进一步提高。与公安机关携手织牢织密反家庭暴力防控网,督促基层组织及社区及时关注上报“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的情形或隐患,对怠于履行监护、教育责任的未成年人监护人,累计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10余份。纵深推进《关于在家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开展联合调解和进行判后回访的工作规程(试行)》,携手妇联发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效能,以柔性司法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规范指引。
“法官讲的案例非常有意思,融合了精准扶贫、婚约彩礼等元素,普法形式很新颖”,7月10日,忠路法庭“法治小铺”活动现场的观众说。为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利川市人民法院创新“法治小铺”“法治六点半”“清溪夜话”等工作机制,将普法现场搬到闹区集市、廊桥回廊、田间地头。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彩礼、离婚、赡养等问题,在新媒体平台推送涉婚姻、彩礼典型案例,上半年推出原创普法视频20期。此外,组织员额法官及优秀青年干警到辖区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以家庭教育工作站为依托,今年以来开展“法治护航 守‘未’成长”“星火传承·法润龙渠”系列普法活动近20场,有效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